负压封闭引流术(VSD)是一种设计独特、对外科引流技术作出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。[1]是应用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创面,大大减少感染的几率,借助医用泡沫将传统点状引流变成面状引流,既扩大了引流面积又解决了引流物阻塞的问题,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,促进创口的愈合。与传统引流方式相比,VSD技术具有引流高效彻底;创面收敛加快,愈合时间缩短;持续负压状态刺激毛细血管增生,促进肉芽组织整齐、快速、均匀的生长;观察护理方便,减轻医护人员负担;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等优点。我院自2011年开始应用该技术以来收治了相关病例9例,创面愈合满意,病人住院周期也大大缩短,临床效果显著。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。 1资料与方法 1.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---2011年12月期间,共收治患者9例,其中男6例,女3例,年龄34~66岁,平均年龄45岁,皮肤缺损6例,褥疮3例,住院时间13~50天,平均24天。 1.2治疗方法 9例患者均先彻底清除创面及腔隙中失活的组织、脓液、异物,清洁创面皮肤,设计、覆盖VSD材料,连接负压源,密封创面,给予持续负压引流。 1.3结果9例患者经VSD治疗后,创面恢复良好,无感染、坏死并发症。 2护理 2.1常规护理。经常更换患者体位,用垫圈、被子将其垫高、悬空,防止VSD材料的引流管被压迫或折叠,因而阻断负压源。选用透明的引流袋,并每天更换一次。在更换引流袋时,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材料内,先钳夹住引流管,关闭负压源,然后更换引流袋。 2.2VSD相关护理。 2.2.1使用VSD期间的观察要点:负压源的负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:-125mmhg~-450mmhg(-0.017Mpa-0.06Mpa),VSD材料是否塌陷,引流管管形是否存在和有无大量的新鲜血液被吸出。 2.2.2负压维持时间,一次负压密封引流可维持有效5~7天,一般在7天以后拔除或更换,面积较大的损伤可行VSD1~2次,时间在7~15天,对于大面积骨外露的损伤,周围肉芽组织爬行速度慢可行VSD法3~4次,依照具体情况而定。
2.2.3特殊情况处理 (1) VSD敷料干结变硬,可能是因为密封不严、漏气所造成的VSD材料脱醇变硬,也可能是因为创面液性引流物被吸引干净。如前48小时变硬,可以从引流管中缓慢注入生理盐水,浸泡VSD敷料使其重新变软,然后再次接通负压,仔细检查密封不确实处,有时可通过贴近敷料时,听到的漏气声来查找漏气位置,最常见的漏气部位为:引流管或珊氏固定钉的系膜处、三通接头连接处、边缘有液体渗出处、皮肤皱折处、无序贴膜导致膜与膜之间有“漏贴空白”处。处理方法:重新密封漏气处;若是48小时之后变硬,引流管中无引流物持续流动,此时可以不做处理,一般也不会影响VSD的最终效果。 (2)引流管堵塞 有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物堵塞管腔,并因此截断了VSD材料的负压源,甚至使材料鼓起,不见管形,可用灭菌注射液10~20ml冲洗抽吸管道[2]。 (3)VSD材料鼓起,看不见管形。常见的原因除了引流管堵塞外,还应考虑负压源异常,引流通道接头处漏气、引流管被病人体重压迫、折叠等,此时需要根据原因具体处理。 (4)S&N半透明膜贴15天内,不会引起毛囊炎、皮炎,国为这种膜允许水蒸气及空气通过。 (5)VSD敷料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和渗液残留,有时会透过半透膜发出臭味,甚至VSD敷料上出现黄绿色、绿脓色、灰暗色等各种污秽的颜色,这并非创面的坏死组织所致,不会影响VSD的治疗效果,一般无需做特殊处理。 (6)当发在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时,应马上通知值班医生,仔细检查创面是否有活动性出血,并做出相应的正确处理。 2.3预防方案。 2.3.1提醒手术医生在术中操作细致,清创彻底,止血完全,尽量减少创面渗液渗血;贴膜时尽量避免漏气等。 2.3.2提醒患者或陪护人员尽量不要牵扯、压迫、折叠引流管,爱惜、维护负压引流设备等一些相关注意事项。 2.3.3常备一些小部件,如S&N半透明膜、三通接头等,必要时可自行更换。 3小结 通过临床应用和观察体会到VSD技术在处理创面时,不仅优秀地执行了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的原则,创面与外界隔离,大大减少污染的外部影响,控制了细菌感染,而且还能透气,全方位持续引流,使创面的渗液、坏死组织等及时排出,代替了传统的反复清创和换药,明显减轻了每天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,也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。[3]
|